此后,有关富士康撤出大陆的消息不绝于耳,不少工厂传出员工不堪承受巨大工作压力跳楼的消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力军。郭台铭第一次访问深圳是在1988年。当时,台湾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正在上涨。他创办的鸿海集团最初是靠代工生产的。成本增长使企业逐渐失去优势。
此外,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富士康希望继续将业务拓展至精密机械、电动汽车等领域。在中国市场,这两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富士康没有先发优势,自然无法从行业龙头手中分一杯羹。只有让员工过上更好的工作生活,富士康才能获得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如果节省一点,一年可以节省数万元。在富士康工作没有学历或工作经验限制。你只需要能够吃苦就可以了。因此,很多小城镇的年轻人或者城市的农民工都希望到富士康工作。
看到深圳的发展速度,郭台铭首先提出了将鸿海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为了便于营销,他创建了富士康品牌。郭台铭在台湾创立的鸿海集团拥有1000名员工,年收入2.5亿元人民币。至此,富士康的商业版图已经完成,郭台铭也实现了当时的企业愿景,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