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哪些
非金融企业违法违规经营金融业务是普遍现象。风险控制水平低,没有建立透明的交易机制,信息披露不够。它们是典型的不受约束的场外交易。西南财经大学支付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涵向记者表达了上述担忧。据了解,当时的草案第25条已经开始对第三方支付的转账和消费金额进行一定的限制。最后,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持有的交易数据全部被收集,则意味着互金公司建立的生态数据护城河将消失。
今后,央行将成为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第二十九条(储值账户运营监管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从事储值账户运营,不得向用户支付与用户持有支付账户余额或者支付账户期间相关的利息等收入。预付金额的余额。仔细审视《征求意见稿》不难发现,新规直接针对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神秘的存入资金以及逐年倍增的隐性清算功能。点评:这篇文章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实际控制人只能控制一个非银行支付机构。
1、央妈严控第三方支付
今年,支付宝于8月1日至8月8日火速推出无现金城市周,两大巨头对无现金营销活动的争夺,无疑将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无现金支付推到了风口浪尖。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及其他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机构开立支付账户。意见稿中的这一规定由此而来,也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无界运营时代或将结束。
据媒体报道,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相关金融机构下发《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互联网平台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所有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上支付业务均通过网联平台办理。对于这个对外渠道,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解释》是这样说的:
第三十八条(准备金规模控制) 非银行支付机构净资产与准备金日均余额的比例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至于市场上有关支付巨头的支付信息被网络连接拦截、数据优势不再准确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从直接连接到间接连接,支付结算环节拉长,但支付机构仍然作为交易发起者掌控核心。唯一不同的是,原本只有支付机构有这个信息,但现在央行和互联网也能看到这个信息。对支付机构自身的信息积累没有本质上的损害。
点评:本文的内容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类似,意思是不允许非银行支付机构无序扩张,准备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就相当于交易规模。尽管第三方支付新规尚未生效,但人们对草案的抱怨不断。点评:这个影响不大。一是增加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