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时乃至今天,中国考古界仍然有人提倡和从事新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等。于伟超老师发表了多篇新考古学文章,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新考古学”。作为新考古学的领导者;自然张忠培老师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研究考古遗存、接近历史真相等思想,成为了传统学派。宋宁宗开熙元年(1205年),时任刑部尚书建造高佗石寺。 《嘉靖常德府志》收李焘所著的《善卷寺志》。
峰西侧稍转南,有善卷法师钓鱼台。下面有一湾渔涧,倒映着清波,碧雾中含有深蓝色,故为尧逃亡之地,相传下来。中国的考古学是前苏联解放后不久开始研究的,改革开放后又从西方引进了新的考古学。正如张忠培先生在《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相》(科学出版社,1999)第二序言中提到的,我们不应该封闭自己。我们在注重从自身实践中探索科学理论的同时,也要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的适合我国的考古理论和方法。
1、访善琏四德
2011年8月8日,我和张兴德教授来到张忠培老师家。摊开卡片,就我们各自的问题请教后,张忠培老师还是比较满意的。苏老师见状,脸色一沉,一直沉默着,直到快到午饭时间了。无论老师怎么解释,苏老师的脸色都没有变化。找人一起支持、一起培养,是基于被邀请人欣赏张忠培老师的人品以及张忠培老师与被邀请人沟通的能力。
2、访善先生
那年春天,我接到张忠培教授的电话。他推荐我参加2003年在台北举办的新世纪考古——文化、地点、生态多元化互动会议,并让我写一篇有分量的论文。当时我考虑到港澳台学术界对玉器颇为流行,加上陶寺附近尧都区夏津墓地出土了大量玉器,所以写了一篇关于陶寺出土玉器的提纲。并寄给老师。多么优秀的学生啊。一旦你成为张忠培老师的学生,无论学生是否离开学校,他都会像父亲一样关心你、要求你一生。
东老师用大量详实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近代思想实录》中朱熹未记载的对二程的引述,朱熹和二程对周敦颐和邵雍的不同态度,朱紫学对科技的贡献等等,让郭院长连连称赞东老师的用心。张忠培老师为社会、考古界、特别是他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榜样。
多年来,张忠培老师亲自培养的本科生、干部生近300名,研究生27名,博士生7名,现正引领各地考古文化界。可以说,严师出良徒。桃李满天下。另一个是他的人生经历。早年成长的长沙这座城市曾四次沦陷,八年的抗战,三年的内战,促使他过早地思考家国问题。 1949年上半年,担任学生领袖,领导大家搞学生运动。
每当读这本书,远古不再遥远,考古遗迹也不再陌生。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的祖先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