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海底捞恢复堂食后涨价了。记者也从店面证实了这一消息。因此,海底捞必须重视其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让自己处于盈利状态。其实,有很多火锅店。有一家连锁火锅店叫海底捞。海底捞是一家非常有名的火锅店。无论是报复性涨价、相机丑闻等等,从整体趋势来看,海底捞无疑是越来越多的负面消息。
随着业绩增速下滑,海底捞也面临着外部竞争对手越来越大的压力,总体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与单店面积仅250平方米左右的紫长相比,海底捞的单店面积高达800至1500平方米。当扩张效应降低时,这又意味着单店投资成本大幅增加,投资回收期更长。其中,中金公司下调海底捞目标价3%至79.55港元,中国银河下调海底捞评级为卖出,最低目标价为54元。
1、海底捞利润下降约90%
3月1日晚间,海底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预计2020年净利润较2019年下降约90%,这一断崖式业绩一出,瞬间引起市场轩然大波。首先,世界各国和地区为防控疫情而实施的所谓消费场所限制,对集团经营造成重大影响。但对比下半年仍然出现的净利润,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此外,后者是由于美元兑美元贬值所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汇兑净损失约2.35亿元。与整体营收趋势相比,并不能掩盖下降的幅度。
3月1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根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最新未经审计信息评估,集团预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3.47亿元,相比上年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3.47亿元。 2019年,人民币下跌约90%。公告显示,海底捞2019年净利润为23.47亿元。如果如港交所公告所述,则意味着海底捞2020年的净利润仅为2.35亿元,即:海底捞2020年的盈利比2019年少了21亿。
据消息人士透露,海底捞股价自2020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过120%,市值累计增加1934.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12亿元。海底捞预计上半年净亏损超2亿。这与哪些因素有关?海底捞预计2021年净亏损约45亿元,导致亏损的因素有哪些?与此同时,2020年8月开业仅两周,九毛九旗下的Zing Factory就迅速登上大众点评网广州火锅人气榜榜首。海底捞恶性复发的出现很快就开始对其自身业绩产生适得其反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换手率持续下滑。
2017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从上年的每天5.0次下降到每天4.8次。与海底捞的街边店模式相比,凑多的主力店位于购物中心,这显然抓住了海底捞的市场空白。多年来,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一直是海底捞快速扩张的基石,但这种模式意味着,随着门店下沉到消费能力较弱的地区,新开门店的扩张效应越来越弱。